【来源:红网】
红网时刻新闻7月5日湘西讯(通讯员 李烨轩 徐薇 刘冠鸣)为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,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“碳氢氧”五彩缤纷社会实践团于7月4日上午走进花垣县雅酉镇,开启一场与非遗苗绣的深度对话,用青春的活力和热情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。
实践团成员欣赏苗绣作品。
在雅酉镇,苗绣融入了苗族同胞的生活点滴。苗家女子自幼便接触苗绣,从观摩长辈飞针走线到自己拿起针线尝试,这门手艺就这样在家族中口传心授。农闲时,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着针法技巧,分享着绣品构思。
在走访雅酉镇住户时,实践团队被一位坐在门口绣苗绣的奶奶吸引。怀着敬意,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轻轻走上前攀谈起来。奶奶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,一边介绍着她的苗绣,一边带领实践团队去到老房子参观她以前的作品。
精美的苗绣作品。
奶奶的苗绣图案是对自然万物的描绘,以花卉与鸟类为主。花卉常藏美好寓意,牡丹象征富贵繁荣,寄寓对生活的期许;莲花代表纯洁高雅,彰显对品格的追求。鸟类也含深意,凤凰寓意吉祥高贵,喜鹊传递喜庆福气。奶奶向成员讲述:“这些绣着花鸟纹样的布条,是要缝在苗服上的。”一针一线间,承载的不仅是传统苗绣技艺,更是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这些精美的刺绣在苗服上绽放光彩,让民族文化在岁月流转中代代相传,成为镌刻在苗家人血脉里的独特印记,是“穿在身上的历史”。
除了亲身实践,团队还查阅了历史资料,更加深入了解苗绣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。他们深刻体会到,苗绣不仅是装饰,更是苗族人民精神的寄托,它见证了苗族的迁徙、生活和信仰。在苗族文化中,苗绣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,是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。
非遗传承,从来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,而是文化基因的永续传递。实践团成员在与苗绣的亲密接触中,找到了青春的使命与担当,期待更多青年力量将投身非遗传承中去,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来源:红网
作者:李烨轩 徐薇 刘冠鸣
编辑:向力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【来源:红网】红网时刻新闻7月5日湘西讯(通讯员 李烨轩 徐薇 刘冠鸣)为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,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“碳氢氧”五彩缤纷社会实践团于7月4日上午走进花垣县雅酉镇,开启一场与非遗苗绣的深度对话,用青春的活力和热情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。实践团成员欣赏苗绣作品。在雅酉镇,苗绣融入
2025年4月13日下午,在宝山区一家酒吧门口,王浩(化名)举着手机,追在一对男女身后。他边追边喊“帅哥你别跟她走”,这究竟发生了什么呢?天降真爱,还是精准“屠宰”?30岁的王浩,因为工作生活中认识异性机会不多,就在相亲视频下发了个评论,从而认识了女子晓菲(化名)。两人约定在一家商场碰头,可谁知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