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(记者杜燕飞)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明确,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、风险可控、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城市更新,强化信贷支持。
“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各项工作,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。”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按照统一部署,金融监管总局将研究出台专门的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,明确贷款条件标准,满足城市更新行动金融需求,提高金融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。
廖媛媛介绍,此前,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城中村改造,推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;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,满足水电气暖、交通仓储、通信、城市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改造等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,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;指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经营性物业贷款的作用,支持低效楼宇、既有商业设施、老旧商业街区等物业项目的更新改造。
业内人士认为,以前,金融机构向城市更新各个领域提供不同类型的贷款产品,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贷款管理制度和办法,有的制度和办法也不完全是针对城市更新工作而制定的。特别是,近年来城市更新的理念和内涵还在不断丰富和完善。
“我们这次制定的新办法,不是对某一个局部领域,也不是对某一项任务,而是聚焦城市更新行动本身,通过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清单管理,明确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和流程,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满足城市更新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,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。”廖媛媛说。
廖媛媛表示,《意见》提出地方要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,确定行动目标、重点任务、建设项目和实施时序。在此基础上,办法要求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各城市政府制定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,统筹谋划、周密实施,积极做好金融服务。城市更新贷款实行项目清单制管理,由城市政府对项目进行初选,金融机构对备选项目自主评审,形成城市更新贷款项目清单,增强融资的精准性、适配性和有效性。
“金融机构要自主决策,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特点,合理合规设置业务品种、贷款额度、期限、利率、还款方式等。”廖媛认为,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更新项目特点,在全面测算项目综合收益和风险基础上,开展授信审批和风险管控,做好专款专用和资金封闭管理。
除银行信贷外,《意见》指出,要完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,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(REITs)、资产证券化产品、公司信用类债券等。
廖媛媛表示,金融监管总局也注重发挥不同金融工具的独特优势,鼓励保险、信托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城市更新,通过债权投资、股权投资、物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提供金融支持。
“下一步,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金融机构深入理解城市更新行动的内在逻辑,准确把握新特点新要求,按照依法合规、风险可控、商业可持续原则,积极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丰富多样、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,满足不同主体、不同项目、不同阶段、不同环节的金融需求。”廖媛媛说。
“建议通过多元化的金融工具组合和政策协同,更好地城市更新的资金需求,引导资源向民生短板和新兴产业倾斜,最终实现‘人、城、产’的融合升级。”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,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发挥引导性作用,提供低息、长期贷款,支持棚户区改造、基础设施升级等公益性项目;商业性金融机构要发挥主力军作用,商业银行开发“城市更新贷”等信贷产品,延长贷款期限,匹配项目长周期特点,针对收益稳定项目,推出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,通过基础设施公募REITs盘活存量资产,将改造后的优质物业证券化;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,鼓励社会资本参加相关项目的融资、建设、运营。
值得注意的是,推动城市更新行动,也要聚焦财政金融政策协同,推动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。
“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,加大对城市更新相关项目的支持。”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说,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撬动作用,鼓励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、财务可持续的前提下,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支持;完善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制度,更好提供巨灾风险保障。积极探索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投融资模式,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,吸引社会资本、社区、居民等积极参与到城市更新工作中来。
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(记者杜燕飞)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明确,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、风险可控、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城市更新,强化信贷支持。“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各项工作,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。”
5月20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做好城市体检工作,一方面,是要坚持问题导向,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。另一方面,是要坚持目标导向,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。将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,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。目前,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都已经全面开展了城市体检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