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4日。在这一天,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将和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为期一月的“出箱入匠——戏曲艺术档案展”,同时还将在6月14日-15日推出“非遗戏韵·游园会”主题活动。
“出箱入匠——戏曲艺术档案展”将在上海京剧传习馆的展厅内展出,已经举办两届的“非遗戏韵·游园会”也将再度在宛平剧院举行。
“出箱入匠——戏曲艺术档案展”首次系统性展出近百件珍藏档案与实物,让工尺古谱、百年戏服等珍贵档案走出“戏箱”。整个展览将通过梨园绽华彩、声震传四海、出箱展华服、粉墨现鸿影、戏曲传薪火等板块,生动展示戏曲舞台幕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。
展览设计图
展览的展品都是上海各大戏曲院团的珍藏,其中泛黄的剧照都是珍贵的档案资料,凝固了大师们的舞台身影;京胡、申胡、越胡、淮胡等并置陈列,搭配昆曲工尺谱和各剧种唱段音频,构建出戏曲声腔的立体图谱;蟒袍、盔帽、凤冠等戏服和配件,剧本手稿、舞台设计图和模型,都还原了台前幕后的生动细节。
展览设计图
这场跨界融合的展览也将用快闪梳妆、国风表演等新潮玩法吸引年轻人“入戏”,通过档案“活化”与数字创新、沉浸式体验“戏曲嘉年华”,让观展体验兼具文化深度与生活趣味。值得一提的是,来自上海京剧院、上海昆剧团、上海沪剧院、上海越剧院、上海淮剧团、上海评弹团的六位非遗讲述人将走进“老法师演讲区”,为观众带来沉浸式分享。
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,已经举办两届的“非遗戏韵·游园会”也将再度在宛平剧院举行。剧院户外广场的非遗市集“百艺云集”,国潮文创区、国风美食区、匠人匠心区汇聚了来自上海市总工会幸福直通车、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、各院团等十余类非遗产品。
游园会当天的剧场内,一层大厅的“戏曲梳妆台”,每日定时展示戏曲妆造全过程。“国潮戏韵”演出将有“95后”跨界戏曲人李政宽带来融合麒派唱腔的京腔民谣,快闪、短视频等。此外还有“戏曲沙龙”讲座、戏服体验坊、国潮手作组成了互动乐园,观众可以换上戏服、化上戏妆,专业演员将亲自传授身段、念白、唱腔技巧。亲子项目“戏宛宛的百宝箱”则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戏曲魅力。
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、总裁张洁表示:“非遗传承不是将传统锁进博物馆,而是让它在与当代生活的碰撞中,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。希望非遗活动不仅让观众看见非遗的过去,更能触摸到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。”
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张洁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陈平
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
改革越深入,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;开放水平越高,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,稳步扩大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,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,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”。2023年11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(上海
辞别石鼓书院的千年战鼓与三江壮阔,少年团顺湘江而下,直抵衡阳苍翠之间的东洲岛上。在这里,古老文脉借数字科技涅槃重生,少年们将探秘古人为纪念王夫之先生所建的船山书院。当沉寂百年的思想殿堂,被数字光影重新点亮,当船山先生的哲思精魂,借AI跨越时空荡出回响,《少年书院行》第十三期研学终章就此应约而至。在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