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轻松赚钱”背后藏陷阱
学生误成诈骗“传声筒”
14岁的中学生小雨(化名)便是其中一例。假期里,他在QQ上被一名陌生人加好友,对方称急招线上客服助理,工作内容仅是群发短信,“发一条1元,熟练后日结150元,当天到账”。高额回报让小雨心动,随即按照对方提供的视频教程,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机号,向指定号码群发“你的物件已经到一个半小时了,打你电话一直不通。回电话……”的短信。
发送几十条后,小雨越想越不安,意识到可能涉及骗局,才紧急停止。然而,像小雨这样的并非个例,更多学生因涉世未深,在“轻松赚钱”的诱惑下,不知不觉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。
骗子套路翻新
法律风险不容忽视
反诈民警介绍,骗子通常利用QQ、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,或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物色目标,以“低门槛、高回报”为诱饵,诱骗学生群发诈骗短信。这些短信多以“快递到件”“订单异常”等为由,引导收件人回拨诈骗电话,进而实施精准诈骗。
警方强调,学生参与此类“兼职”,不仅可能导致个人电话卡被限制使用或注册,更严重的是已涉嫌违法犯罪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,个人电话卡、银行账号实行实名制管理,滥用这些工具协助诈骗,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,从受害者到帮凶往往仅一步之遥。
多方联动筑防线
共护学生暑期安全
针对暑期学生兼职诈骗高发态势,北京警方反诈部门发出紧急提醒:
学生群体要提高警惕,凡是声称“轻松赚钱”“高额回报”,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、链接,或提供个人信息、银行账号的“兼职”,均为诈骗,务必坚决抵制。
遇可疑信息时,应第一时间与家长、老师沟通,或向学校、警方核实;如发现被利用或遭遇诈骗,立即拨打110报警。
广大市民收到含“快递回拨电话”等类似短信时,切勿轻易回拨,可通过快递官方渠道核实信息,避免财产损失;发现疑似诈骗行为,及时向警方举报。
暑假安全无小事,家庭、学校需加强对学生的反诈教育,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法治观,共同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“防火墙”。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编辑:文东萍
近日,上海的网约车司机张师傅接上了乘客王女士,中途听到了警方打来的反诈预警电话。发现异常后,张师傅立即向警方报告,称车上乘客胡女士疑似遭遇电信诈骗,正携带十多万元现金准备交给陌生人。闵行区浦锦派出所民警接到张师傅的报警,迅速赶到现场,但胡女士一见民警,立即下车撒腿跑开。民警安排辅警继续追踪后,和网约
2年前,残疾拾荒者胡雷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做公益时,与受资助小女孩的一段互动视频,曾让无数人感动。视频中的女孩先将手中牛奶递给了胡雷,并为他插上吸管,但当她得知眼前的人就是她的资助人时,她忍不住泪流满面。8月21日晚,胡雷告诉记者,女孩薛某某是8月18日不幸离世。他说,女孩上初二,“我把她当成自己姑